山寺桃花别样红散文
写下这个题目,我的内心是惶恐的,隐隐总感觉像是无知的“嫁接”一样。早上跑步路过二道门那几簇花时,我才意识到诗句原本的样子---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说不清桃花这东西是南方早开一点还是北方早开一些,若是按照气温来算,许是南方的稍早一些。因为前几日乘车从北国到南国,一山之隔就分明是不同的景象,我隔窗望见的南国已有点点金*油菜花。
且不论这桃花开的早晚,我是欢喜极了它绽放的样子,若说迎春花带来了春天的一抹暖黄,那桃花便是春天白色、粉色、红色的信使,让春天一夜芬芳而来。
小的时候,乡亲大多是喜好栽种梨树、杏树、桃树这些算是有点收益的果树的,爷爷家前院就分别有几株。老人喜欢这树木,源于给院子一些生命的生机和满足自家孩子的贪嘴,当然于我们这些只知道玩的孩子来说,有时也会寄予童真的幻想。
靠近河滩的那片村里的沙土地,向来是栽植这些树木的绝好地方,也便有了那些年我们三四月的游走。这种游走类似于城里人的踏青,大人们被生活困苦所累,是不会有那种闲情雅致,倒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,时不时会想起去河滩边走一走。
到河滩地,先是往北走六七百米的土路,再过一座八十年代修建的桥,下坡右拐再直走五六百米许。过了桥这一段,全然一个草木的世界,放眼望去全是高低错落的果树和路边无人打理的榆树、槐树。无疑,这是一个果树的世界。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、农人无处刨钱的年月,乡亲们把这当成营生的私房,像看护孩子、经营日子一样,打理着园子里的一树一木。
尚不大懂事,可我们幼小的心灵却对自然生长有着期待,这簇拥着的好似一夜熟遍的桃花,便是触动情思的一抹颜色。和几个同学进了桃树园后,我们四处散开去找寻最美的一朵。尽管爷爷家是有那么一棵,可远不及这园子里的烂漫,我三步并作两步地享受着这花的世界。
遇到尤其好看的,会萌生摘下来的冲动,可一想着这将来许是一个桃子就很快断了念想。我惊奇于这自然的动人,常常觉得*把植物造的尤其的美妙,何以生得这般楚楚动人?我钟情于花瓣和花蕊,又对花骨朵充满无比的期待,好像这含苞欲放的样子更加让人盼望。
后来走过不少地方,城里人去乡下赏桃花也渐渐多了,可我却独独喜欢上了清静山谷里桃花盛开的样子,也许那才是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吧。
腊梅扑鼻冬月去,桃花盛开一春来。看着桃木树皮愈加泛褐,我又想着翠华山上、栖霞寺旁、小桥近处、河滩地里那些年的桃木,不知何时再与之相见。
拓展阅读
1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全诗
唐代诗人白居易
长恨春归无觅处,
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《唐诗鉴赏辞典》:
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(817)初夏,当时白居易在江州(今江西九江)司马任上。这是一首纪游诗,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。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,本集有《游大林寺序》一文,可参考。
全诗短短四句,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、奇警的地方,只不过是把“山高地深,时节绝晚”、“与平地聚落不同”的景物节候,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。但细读之,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,却写得意境深邃,富于情趣。
诗的开首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两句,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,正属大地春归,芳菲落尽的时候了。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,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── 一片始盛的桃花。我们从紧跟后面的“常恨春归无觅处”一句可以得知,诗人在登临之前,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,而恼怒,而失望。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,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!诗中第一句的“芳菲尽”,与第二句的“始盛开”,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。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,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──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,突变到惊异、欣喜,以至心花怒放。而且在首句开头,诗人着意用了“人间”二字,这意味着这一奇遇、这一胜景,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,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,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,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。
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,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。“常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”他想到,自己曾因为惜春、恋春,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,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,原来春并未归去,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,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。
这首诗中,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,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,形象美丽;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,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,可以转来躲去。不,岂只是有脚而已?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!
在这首短诗中,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,天真可爱,活灵活现,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、热爱,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,是写不出来的。这首小诗的佳处,正在立意新颖,构思灵巧,而戏语雅趣,又复启人神思,惹人喜爱,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。
作者简介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2、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,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。
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,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。
【注释】
⑴大林寺:在庐山大林峰,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,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。
⑵人间: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。芳菲:盛开的花,亦可泛指花,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。尽:指花凋谢了。
⑶山寺:指大林寺。始:才;刚刚。
⑷长恨:常常惋惜。春归:春天回去了。觅:寻找。
⑸不知:岂料,想不到。转:反。此中:这深山的寺庙里。
【诗人简介】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
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,人们尊杜甫为“诗圣”、“诗史”,尊李白为“诗仙”,对白居易称“诗魔”等,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“诗神” 。其实,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“诗仙”,请看唐宣宗的诗:“缀玉联珠六十年,谁教冥路作诗仙?浮云不系名居易,造化无为字乐天。童子解吟长恨曲,胡儿能唱琵琶篇,文章已满行人耳,一度思卿一怆然。”而李白的“诗仙”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。因此,学者认为: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二仙。
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 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3、和桃花有关的散文
粉白色的桃花明媚的张扬在枝头,如同人不老的容颜。一阵风起花瓣纷纷掉落,似飞舞的蝶,又似纷飞的雪,美丽缠绵。
那年春
你金銮凤驾
此去一世荣华
我轻言浅语
挽留不下
今宵里
迷乱烟霞
你娇颜如画
轻拨珠帘玉纱
我悠然提笔
莫思量
当年人家
你巧笑嫣然
扬眉素手轻咤
我两小无猜
青梅竹马
到如今
依旧年华
你玉簪盘发
却是已为人嫁
我青衫白马
了无牵挂
心灵桃花源
清浅岁月,仰望幸福,人不管选择生活在那个年代,不管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,为了求生存,生活得更美好,就会有困惑与负累的牵绊。所以,人也就有了向往精神生活那种心灵桃花源的渴望。当一个炎热将包裹在躯壳外的厚重褪去的季节,一个感官和原始欲望在热度中暴露的季节,一个困乏和纠结的时节,两片逃离现实焦躁的云,于热气压迫下,耗尽美感,倦怠过后的凝聚而下,夏雨,下雨,心雨,夏天真的来了,雨过地面,透出那令人眩晕的气味。原来,感官能让感觉真实的告诉心。夏之夜,乐韵悠扬墨心情,音乐,可以让心弦共振,弹出记忆里优美的乐章。文字,靠岁月经历与感悟写出的,那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味道。当年华已逝,一路风霜一路情,人生苦短多沧桑,浮生难得休闲夜,只愿醉在桃源中。看破看透里,梦想飞翔,尘缘亭序,宁静致远,好心情便是好时节。或许,性格定位了各自人生幸福的方向,法音清流,如来世界,普渡众生里,每个人都是生活苦行僧,难得悟心,勘破,放下,自在。生活百态,与心交心,窥测人心,混沌乾坤,我佛如来,赐我善良三界,普渡慈航诉心经,人心,佛心,笔心,文心,落字尘音,文字清道夫,给予身处凡尘俗海里流离的灵魂荡涤污浊,还以心静如水的清澈与悟净。
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,但人活一世,不能没有希望,更不能没有追求,都市桃花源与心灵桃花源,期望值里,距离到底有多远?因为渴望所以盼望,因为希望所以期望,心中若有桃花源,便是人生幸福画。心中净土,心中的世外桃源,源自一个人对生活美景的追求,虽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,鸟语花香,却有着以字为心语,文为心境的夏雨亭心灵家园,乐哉快哉。性格决定命运,能力创造未来,万人行,皆我师,得失里,常省悟,上善若水任方圆,泽利万物而不争,文者悟心,笔者用心,人无常在,心无常宽,人道心境,心水如镜,镜自照心而德美,勿照旁人心自宽。所谓树挪死,人挪活,思想观念的改变能给人以出路和重生的机会,困境当前,为了生活得更美好,迈出艰难的一步,说不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。人生两条路,要么赶紧死,要么站起来精彩的活,活着!努力奋进,就为了一口气,一个尊严,一个无悔,一个属于自己心灵桃花源的家。
心语,语自心;心源,源自心;心梦,梦自心;心愿?心缘?桃花源何处,遥指夏雨亭。一人世界,两颗心;一心世界,两个人;一人世界,丢了心;一心世界,难忘你。爱有多真,情就会有多浓,因为失望而看不到希望,精神世界才会期待找到心灵里那处自由自在的桃花源。人生真正的情感内涵,不仅仅是享受幸福与快乐,有些话不说,不代表不了解;有些人不见,不代表就遗忘。人有时心痛就是来得如此的纠结与撕裂,无情哪来爱,无爱哪来恨,当一切回归原点,捂心自问,遗留下来的那份心动,难以磨灭,雕刻在心,当脉动传导思维,爱的记事本,情景你我用心构建,很美,很甜,很醉,很心跳。思绪空隙里,记忆如旧,常常情不自禁记得你,记起你,记录着关于你我一切的美好。天涯也咫尺,爱总在心头,好温馨,好浪漫,好真实,好幸福。可是,脱离了现实的缘聚,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,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,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,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。所以,该放弃的决不挽留,该珍惜的决不放手,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,因为彼此伤害过。也不可以做敌人,因为彼此深爱过。
夏日残阳炙人心,雨过天晴盼彩虹,执笔亭语思桃源,莫问前尘总伤心。夏白的喧热让心渴望着夜的清爽与宁静,夜的心情更是沉浸夜的钢琴曲,以寂静悠然的姿态,闲茶逸书自飘香,静心怡情夏雨亭,一指烟,一杯茶,一心笔,痴醉烟乐在桃源,梦里渊明总是亲。当白天不懂夜的黑,夏雨不懂夏的心,都是夜归人,怀云水禅心,借,清风醉迎逍遥仙;绘,夏花桃花墨下红;韵,往日文境何处寻?独恋雨亭憩息中;悟,人生自古多悲欢,花折扇下总牵肠。今夜,思入潮海,情愁无药解,心有落红泪,纠结总绕肠。解脱里,字落夏雨亭,舟寻忆桃源。终于明白有些情事,相见何苦相恋,相遇却难相聚;相知何必相思,相对却难相会,哀哀我心,相误便是相负,原来,一切早已注定缘起即灭,缘生已空。
江湖自古多风浪,我的追逐,你的抉择,终归相识于天涯,相忘于咫尺。现实总是如此的扰人烦忧,总在一个人的夜,住进一个人的桃花源,享受一个人的诗意生活,自由,用心,入情,墨迹,释怀,快活。魂里神曲,倾城南庄,桃红依旧,爱情景,春暖,夏花,秋露,冬红,桃花笺,呓语缱,心思碎,文词坠,一个人,一颗心,一杯茶,一支笔,绘下心缘,还个心愿,求得心源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,一个天之蓝,一个海底清。执笔洒泼,诗的价值,是心与心的交流;爱的一切,是恍惚中的点滴。一天又过一天,一年又是一年,美丽的东西,一把花折扇,一幅记忆的画卷,墨点,闲逸;笔迹,厚重,岁月的斑点,梦,轻轻点水般闪亮。你说我是你的桃花源,是能让你心灵依靠,停歇的绿港,于浮游的繁日里,寻得一隙真空得以憩息与温润。我说你是我的桃花源,神秘梦归园里的月光爱人,心灵的创可贴,爱的起搏器,生活调味料,失去你,食之无味。
现实里的情缘,很少有传说中描绘的那么坚若磐石。或许,只有生命的离散才能让彼此分开,但最其码要有彼此之间的尊重,互解和共同语言。道不同不相为谋,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炯异,在生活中只会互相挑剔与指责,毫无包容之心,这样的感情注定短命坑爹。记得你说过:小心翼翼的望着你,小心翼翼的守着你,更是小心翼翼的爱着你。你说过,天空之城,心灵桃花园,如果可以,就往前走一步;如果不可以,就退得远远的。
又记得你说过:有的时候,你像一个冷静的智者,爱憎分明,不会纠结于红尘漩涡。有的时候,又觉得内心的坚强,其实这是一种悲哀。是啊,人本来就是矛盾的结合体,总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。如今,青春老去,活力散了腰,往日激情下了麻药,心的感觉从此荒芜。看着繁星点点的夜空,我不禁自问,我还拥有什么?还有什么属于我?一个人,一个身影,一个愿望,一辈子,我就这样,静静的沉思在夜色里。不知道,当某天,是不是会有一个属于我称心如意的心灵桃花源?可不可以,偶尔,也让我的心歇息会,温润会,激荡会,幸福会。时间过得久了,单调,腻倦,负累,烦忧,记忆逃离纠结的同时,总渴望寻得一丝心灵桃花源的曙光。词有褒贬,人有善恶,事有好坏,岁月变迁总有时,当生活如果无法精彩,就去创造;当生命如果无法奔放,就去沉淀;当情感如果无法浪漫,就去流浪;当天堂如果无路可走,就去*撒野。
时光不会倒流,流年不会重来,未来的路还很长,即便再怎样的无奈与孤寂,生活赋予的意义与责任,我们都必须选择坚强地走下去,熬下去。微笑,到底是一种身处有爱晴天,发自内心幸福的笑,还是一种苦尽甘来的味道?原来,是一颗从世事沧桑里走出的心,眼眸中所反射出的安静。人生婉若初相见,最初,都是美的,只是久违的感觉,心告诉我仍记得你。当面朝萍踪四海,倾城云蕾,心笔润开玄清门,檀香袅,木鱼敲,大悲咒,前尘今世后生,虽不可预测彼此能相守几个轮回,只愿能沉淀一种心情,沉浸一种精华,沉醉一种韵味,掬一朵藏红花,温婉里,沉迷一幅笑里桃花映日红,霓红夏影墨镜灵,执伞相依于断桥上的美如画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288h.cn/articles/1062.html